昆明口岸单日出入境客流量破万 创四年来新高

图 |庐州意库第三届汉服花朝文化节活动现场精彩的汉服节目表演、沉浸式的国潮市集、种类丰富的非遗项目、趣味十足的投壶、陀螺等传统游戏,吸引众多市民打卡参与……3月11日,活动刚开始,庐州意库园区内已人头攒动,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及汉服爱好者聚集在此,共话春日物语。

仅仅十余分钟,多个企业招聘摊位前就排起长龙。大学生小王即将毕业,在招聘会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本次招聘会形式新颖,今天来到招聘会不仅了解和接触到了很多优秀的企业及岗位,同时在与用人单位的沟通过程中,也对标梳理了自己后期岗位胜任能力提升的方向。

昆明口岸单日出入境客流量破万 创四年来新高

圣园物业负责人表示,本次专场招聘会是由圣园物业联合包河区总工会及包河经开区妇联举办,旨在为更好服务园区企业,为企业与求职者搭建一个快速连接、沟通的桥梁,同时也是在履行央企的社会责任。坚持做好参与者、当好护航者,大圣将继续搭建多元化供需平台,为广大业主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整合园区企业用工资源,搭建用工单位和求职者间的绿色通道。活动结束后,一位顺利签约心仪单位的求职者欣喜地介绍:待遇我很满意,而且是我擅长的专业,最关键的是我在家附近就找到了这么适合我的工作,我太高兴啦。通过本次招聘会,连接企业与劳动者,缓解企业人才需求,解决部分群体就业压力,帮助更多求职者在家门口找到符合自己意向的岗位。

圣园物业计划后期会持续举行春季和秋季的招聘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医学装备知识产权联盟理事长、原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司长侯岩,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信司建设装备处处长曲怡然、安徽省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处副处长陈鹏等嘉宾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辞。何胜忠 摄飞翔的鸟、流动的水、游弋的鱼……占地27.6平方公里的十八联圩生态湿地,在构建健康湿地生态系统、适度净化南淝河污染水体、蓄滞洪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周立志认为,要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上下功夫,以湿地+方式,带动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让其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增强百姓获得感。湿地修复项目全部建成后,作为巢湖流域超标准洪水前置库,将增加蓄洪能力约1.3亿立方米,南淝河流经湿地的水体中氨氮、总磷可消减20%~30%。湿地生态功能不断提升,修复恢复湿地6.2万亩,日均净化水量可达120万立方米。把湿地保护好,就一定能发挥效益。

巢湖半岛国家湿地公园。鸟类监测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工作。

昆明口岸单日出入境客流量破万 创四年来新高

巢湖之畔,十大湿地保护修复持续向好,阶段性生态效应逐步显现,最好名片正在精彩呈现,成为合肥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小微湿地科普区、农耕文化展示区、引江济淮游览区、太平圩生态体验区……为更好地保护湿地生态环境,肥西县已启动2022年三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提升方案,拟利用生态绿道沿线不同生态环境,丰富公园生态体验感受。飞鸟云集,鱼翔浅底,万物生长竞自由。走进位于湿地中部的三期项目,30多个生态渗滤岛星罗棋布,不时可见鸟儿嬉戏穿行其间。

今年初,安徽观鸟会会员于三河国家湿地公园观测并拍摄到了安徽省鸟类新纪录——亚洲短趾百灵。陈振 全媒体记者 郭如琦 摄雨后初晴,南淝河入巢湖口以东,十八联圩湿地水光潋滟,岸柳青青,一派盎然生机。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2814渔场,退渔后的淤泥有机质含量很高,我们通过淤泥筑岛和生态渗滤,为鸟类栖息营造良好的环境。巢湖半岛湿地公园一角。

在巢湖半岛湿地公园,成群的鸟儿飞过上空。郭柳 许放 摄几年前第一次在巢湖湿地看到东方白鹳时,当时只有3只,之后年年都能看到,数量一直在不断增加。

昆明口岸单日出入境客流量破万 创四年来新高

公园管理中心主任管文华表示,为寻求科技支撑,湿地公园和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进行科研合作,对湿地公园的植被覆盖和土地覆盖类型、重要环境因素、外来物种等开展长期的监测工作。李家政告诉记者,已建成的一、二期工程,涉及湿地进出水系统、多水田水质净化系统等,生态效益已初显,吸引东方白鹳、小天鹅、大白鹭、绿头鸭等多种鸟类到访。

何胜忠摄湿地+助力可持续发展随着环巢湖十大湿地陆续建成,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何希斌 摄湿地好风光成就候鸟天堂如果说水是湿地的灵魂,那么鸟类则是湿地的精灵。随着湿地二期工程去年底完工,前来游玩的市民日渐增多,其中,鸟类科普展馆是必去打卡地。惟妙惟肖的鸟类模型、3D视频投影展示及室外观候鸟区域,让游客零距离接触、认识野生鸟类。通过检测水质、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考核,完成好的将能拿到奖补资金用于湿地发展。东方白鹳空降在巢湖半岛国家湿地花塘河水域。

全媒体记者 何希斌 摄随着巢湖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重现生机的湿地逐渐成为水草丰茂的候鸟天堂。王牌 摄合肥正加快探索研究湿地可持续利用模式,打通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的实现路径。

那是骨顶鸡,还有绿翅鸭、黑翅长脚鹬、苍鹭在这里都很常见,秋冬天还有东方白鹳、白琵鹭到这片湿地涉水觅食。王牌 摄在三河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域的宣教馆内,数据大屏上实时记录着湿地温度、降水量,湿地动植物一栏中鸟类数据一目了然。

据市林园局湿地处处长罗法龙介绍,为建立湿地管养长效机制,合肥将实施环巢湖十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市级财政预算每年安排8500万元,对湿地管养进行生态补偿。后期,我们还将开展湿地自然生态研学,激发大家热爱湿地、保护自然的意识。

在巢湖半岛国家湿地公园,成群的白骨顶在此觅食。沿着水上木栈道,公园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李明丹介绍起公园的贵客如数家珍。全媒体记者 何希斌 摄生态修复重焕绿色生机高铁列车从十八联圩生态湿地驶过。鸟类大熊猫东方白鹳、濒危水鸟棉凫、红腿娘子黑翅长脚鹬……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成了巢湖湿地的常客。

根据规划,下一步,合肥还将加快湿地科普宣教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巢湖湖滨、肥西三河、巢湖半岛和柘皋河、槐林湿地科普宣教馆和户外宣教设施,根据十大湿地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举办有深度、有互动、有现场、有特色的形式多样的湿地科普宣教活动,让更多的人走进湿地、关注湿地、保护湿地。当下,环巢湖十大湿地结合各自定位,正在积极探索一条保护与利用的双赢之路。

根据湿地总体布局,该泵站将满足湿地净化后的出水需求,拟定设计规模为15立方米/秒。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将三河千年古镇文化活水注入湿地,是三河国家湿地公园正在谋划的大事件。

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为了让鸟儿住得舒服,巢湖半岛国家湿地公园还在树上挂上了木质人工鸟巢。三期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计划5月底完工

庐江17英里风景道乡村旅游到庐江碧波万顷的太平洋与群峦叠翠的落基山,叠加成一号公路上的17英里。此17非彼17,同样是一条公路,这里串起来的是庐江汤池、柯坦、万山三镇的网红打卡点,这条略带川藏线风格的公路,未来将打造成为合肥最美的乡村自驾廊道。这样的人间珍珠项链并不只有这一条,在合肥,就有这样一条庐江17英里此17非彼17,同样是一条公路,这里串起来的是庐江汤池、柯坦、万山三镇的网红打卡点,这条略带川藏线风格的公路,未来将打造成为合肥最美的乡村自驾廊道。

这样的人间珍珠项链并不只有这一条,在合肥,就有这样一条庐江17英里。庐江17英里风景道乡村旅游到庐江碧波万顷的太平洋与群峦叠翠的落基山,叠加成一号公路上的17英里

这里的天是那么蓝,水也那么蓝,抽空去走一走微风不燥,阳光正好。在春风的吹拂下,庐江的春天到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仿佛连空气中都带着青草的芳香,让人沉醉其中。

虎洞湖青山湖金汤湖云汤烟雨玻璃栈道庐江的春天是粉色红色的春天来了,庐江的花开了,满园春色关都关不住了。春风拂过,迷人的花香让人心旷神怡,一个不经意间便会和春天撞个满怀。

相关推荐